
華聲在線2月3日訊(記者 潘梁平)下了點雨,長沙的天又變冷了,疫情的陰霾依舊籠罩著城市。2月2日,攝影師彭福宗來到人民西路下黎坡巷,記錄疫情之下,長沙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(tài)。用自己的鏡頭,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(fā)展與變遷,是土生土長的長沙人彭福宗一直在做的事情。
記者請求與其同路,彭福宗欣然答應。在長沙老巷子里的幾個小時,記者感知,這里仍舊是柴米油鹽的天下,而那個疫情只不過是生活里的插曲罷了。
“疫情總會過去的,我要把它記錄下來”
兩人約定見面的時間是上午十點。彭福宗早到了20分鐘,等記者趕到時,他已經(jīng)在周邊拍了一圈。
“這次疫情對我們國家,對我們的城市,都是一個很大的事情,但是疫情總會過去,我要把它記錄下來,等過了很長一段時間,我們再來回頭看,它不至于是一片空白,它應該要有一些影像資料?!睘榇?,彭福宗這些天都在走街串巷,前天他還帶著無人機,把長沙的芙蓉廣場、五一廣場、溁灣鎮(zhèn)、橘子洲頭等地方輪流拍了一遍。
冷清,是彭福宗這些天對長沙最大的感受。他說道:“老母親81歲了,說還從未到遇過這樣的事情?!?/p>
彭福宗決定去巷子里到處走走,他今天沒有背攝影包,只是從挎包里摸出一臺微單。
“老百姓日子還是在過”
巷子那頭一直通到南門口,再往前一點就是文廟坪了。路上,彭福宗不斷向不熟悉情況的記者介紹周邊環(huán)境。
忙碌的社區(qū)工作人員。
長達數(shù)百米的老街,除了零星的幾個賣菜的小商店和生活小超市開門營業(yè),絕大多數(shù)臨街門面都還大門緊鎖,路上行人大多行色匆匆,遇到熟人也只是遠遠地打個招呼,不過久攀談,社區(qū)工作人員則在四處宣講著防疫知識。
一家小店內(nèi),店主正在指導孩子做作業(yè)!攝影 彭福宗
一處開著門的小商店,沒有生意,店主正戴著口罩在屋里指導孩子做作業(yè),彭福宗趕緊拍下一張。
消毒從我做起,84用了四瓶。
一間待拆遷的房子,門窗上放著幾個84消毒液空瓶,彭福宗也趕緊拍下一張。
打水的老人。
一位老人,用簡便的拖車載著一桶水,手里還提著一些菜,遠遠地走來,彭福宗又趕緊拍下一張?!斑@個老人家肯定是到白沙老井打水去了,老百姓日子還是在過。”彭福宗感慨。記者半信半疑,上前求證,老人家果然是從白沙老井回來。
“我認識的長沙人,骨子里是很淡定的”
“必戴口罩”宣傳語與空曠的五一大道。
匆匆趕來排隊買口罩的市民,每人限購三個。
彭福宗今年57歲,一直生活在長沙,已經(jīng)記不清是第幾百回來這條老街。
黃興廣場也一片冷清。
往年這個時候,彭福宗都會很忙,作為一名資深攝影師,各種廟會、各種活動都會邀請他去拍攝,但是今年情況特殊,所有活動都取消了,街上也冷冷清清,看不到什么人,這是彭福宗過得最清閑的一個年。“我已經(jīng)幾十年沒在家里吃過早飯了,以前都是出門吃碗面,但是今年外面什么吃的都沒有,只能天天在家煮面吃。”彭福宗說道。
曾經(jīng)擁堵的溁灣鎮(zhèn)湘江大橋頭,車輛也不多。
送貨上門的外賣小哥,是街上最繁忙的人。
“在長沙人眼里,好像一直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,這次疫情也一樣,我認識的長沙人,骨子里都是很淡定的,大家都覺得只是時間長短問題。”從巷子里走出來后,彭福宗想起多年前拍到的一個畫面,“記得有一年長沙漲大水,這條街上,水都漫進了屋子里,一個人還淡定地坐在門口洗衣服洗菜……”
責編:周冠成
來源:華聲在線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朱大可:深耕岳塘 開拓創(chuàng)新 成就電氣“小巨人”
岳塘區(qū)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”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活動暨“活力湘潭 快樂走娃”活動啟動
文旅新區(qū)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見“世外桃源”
我愛湘潭我的家|岳塘區(qū):歡天喜地鬧元宵
岳塘區(qū)舉行2025年新春升國旗儀式
新春走基層丨搖錢社區(qū):集體經(jīng)濟結碩果 村民分紅笑開顏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”岳塘區(qū)“我們的節(jié)日·歡樂迎元旦”暨“心相蓮·搭把手——岳塘樂幫”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集市(書院路街道專場)舉行
岳塘區(qū)“強國復興有我”思政微課總決賽舉行
下載APP
分享到